【西鳳酒1952報道】1200年前,汾水之畔,杏花村之側,杜牧尋訪,牧童一指,鑄就《清明》千古絕唱。與黃河同源,承晉商一脈。汾酒在世紀的流傳中,寵辱不驚,薪火不熄,獨領天下詩酒之風騷。如果以史為鑒,我們就會發現,在中國所有的白酒中,是汾酒率先有了名字;是汾酒率先在國際上得了大獎;是汾酒率先有了注冊商標;是汾酒的釀造工藝提升了國內白酒。歷史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會被抹殺的,一切的真諦都在歷史中靜水深流。
曾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的杏花村遺址考古,其發掘地的復原場景,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又把人們帶回到遙遠的古代。1982年3月,由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專家組成的晉中考古隊,對杏花村遺址進行了野外調查和挖掘,發現遺址下埋藏的古代遺存相當豐富,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專家分析和鑒定其文物分別屬于仰韶、龍山、夏商文化時期,充分表明早在6000年前,這里已經有先民從事釀酒生產活動,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的文物"小口尖底甕",正是杏花村先民較為普遍地釀造"人工谷物酒"的歷史見證。
中國酒文化的誕生地出現在山西杏花村并非偶然。大家知道,山西,這方孕育了華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之地"之稱,"物阜民勤、人杰地靈"之譽。早在180萬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就在晉南芮城黃河拐彎處的一個叫西侯度的地方,點燃了人類歷史上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把火,從此,開啟了一個偉大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中國"在這里誕生、奠基,華夏文明的基因血脈在這里萌發、傳承、凝聚。因處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又因位于黃河以東,亦稱河東,春秋時期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是出現在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曾活動于晉南,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也建立在山西這片沃土上。
汾酒文化源遠流長,和華夏文明、黃河文明、晉商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從"杏花村遺址"的考古發掘文物證實,杏花村釀酒史可上溯到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南北朝時期,汾酒便已成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極力推崇,被載入廿四史。唐時杏花村釀酒作坊多達70余家,呈現"長街恰副登瀛處,處處街頭揭翠簾"之盛況。唐以前酒皆為"濁酒",中國釀酒史上始出蒸餾白酒便是"汾州貢酒"。李白喝后贊美:"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清明節出行逢雨,濕寒之際,思酒若狂,便有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絕唱,描繪了汾酒的過去。1915年杏花村的老白汾酒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為我國榮獲甲等大獎章的白酒品牌,加之建國初期國宴用酒,以及在5次全國評酒會上蟬聯"國家名酒"桂冠,成就了汾酒的現在。
汾酒誕生之后,經過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和魏晉時期,又經4500多年中國酒文化哺育,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西周酒文化既為中國酒、也為汾酒發展確定了方向。在西周富足的農業經濟和發達的文化基礎之上產生的西周禮樂文明,對西周時期的釀酒、飲酒產生重大深遠影響,從而促進了中國酒和杏花村酒大發展、大轉折:一是發明了酒曲和"五齊"、"六必"的釀酒經驗,使釀酒納入有章可循的科學軌道,酒的質量產生質的飛躍。二是設官治酒,以法禁酒,對規范酒業管理、禁止酒禍蔓延、提高制酒質量具有重大意義。三是大力倡導"酒禮"、"酒德",大大豐富了酒的精神文化價值,成為中國酒文化及汾酒文化區別于西方酒文化的最大特色。
歡迎關注西鳳酒1952官方微信號:“xfj1952”,掃碼加關注即免費送30元優惠卷
上一篇:【西鳳酒1952】遼中“燒鍋酒”香飄關內外
下一篇:【西鳳酒1952】白酒營銷不可小視的“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