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葉偉才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內地的氣息。1982年他還在念大學期間,暑假時就曾花50天的時間在內地轉了一圈,“從四川到新疆、西藏,然后回北京,再回香港。”這次旅行讓他感受很多,“看到了內地的發展,也看到了內地的成長”。
葉偉才第一次正式在內地長期居住是1997年,當時他擔任酩悅軒尼詩集團旗下Riche Monde(China)Ltd中東部及中部地區董事經理。在上海住了幾年之后,他離開,去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工作,直到2007年又回到了中國。這一次,他是為了文君而來。
2007年5月,酩悅軒尼詩集團入主文君,與此同時,葉偉才被任命為四川省文君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及四川省文君酒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全面負責文君酒廠的重新規劃建設以及經營公司整體業務的運營和管理。接手文君至今,葉偉才在成都生活了將近6年,家人也都搬了過來,他說自己都快變成成都人了。在葉偉才的生活因為文君而改變時,文君也因為葉偉才的到來發生著變化。
作為上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與川酒“六朵金花”并駕齊驅的白酒品牌,文君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衰落期后,一度被稱為“沒落的貴族”。2007年葉偉才到文君后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砍掉所有低端產品,并停掉所有訂單生產,只做高端產品。
盡管為此支付了大筆的賠償金,但從此之后,像葉偉才所熟悉的酩悅軒尼詩旗下其他奢侈品品牌一樣,文君開始了對金字塔尖消費的探索。對于這個選擇,如今的市場反饋給了葉偉才更大的信心,就像他所說的,“在現有的主客觀條件下,西鳳酒招商,這可能是我們選擇的最好的一條路。”
急不來,就慢慢走
從“沒落的貴族”到成為奢侈品牌,文君需要的不只是愿景。在探索實現這個愿景的路徑時,葉偉才也曾研究過白酒操作的諸多辦法,其中最主流的方式就是拼命打廣告。“打完廣告會有很多人來敲你的門說想做代理,然后你只需要開一個大的招商會,把合同一簽就算完成了。”但在葉偉才看來,這個路徑顯然并不適合文君的奢侈品定位。
如今將近6年時間過去,文君在全國鋪開來做的市場只有廣東和湖南兩個省份,其中湖南市場還是在今年年初才正式進入的——文君所理解的“進入”,意味著開始有廣告投入。也就是說,在過去6年的時間里,文君真正下功夫投入的市場只有廣東而已。這樣近乎保守的克制在葉偉才的很多策略中都有頻繁的體現,他甚至常常需要為此回答關于文君發展是否過于保守的問題,而他的答案往往都是“慢慢走”,并不是不著急,而是“急也急不來”。
在如此單薄的市場數量之外還有另外一些數字:目前文君在廣東省的A、B類餐飲店已經實現了100%全覆蓋,廣東省銷量大約占到文君國內總銷量的60%,而今年年初才開始進入的湖南市場銷量約占文君國內總銷量的30%。
葉偉才認為,文君之所以能在廣東實現A、B類餐飲店全覆蓋,與軒尼詩在廣東的基礎有很大關聯,“廣東本身是軒尼詩的一個主要根據地,盡管也需要通過大量的工作一步步去做,但是至少這個渠道給我們的抗拒非常小。”
以上文章均來源互聯網,著作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有冒犯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