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會上的主角是一款來自智利的葡萄酒。田曉明端起一杯晶瑩的美酒,淺嘗一口,回味一下,良久才說:“這是一款年輕的葡萄酒,帶著豐富多彩的水果香,還有一點胡椒味,這和葡萄生長的土質有關。”接著他又補充道,“智利的很多葡萄酒都和他們的民風比較接近,比較粗獷奔放。而且即使到現在,智利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免受根瘤蚜侵害的國家……”
田曉明是個非常有性格的品酒師。他認為,讓葡萄酒愛好者在酒文化中去品嘗葡萄酒,才能更加深刻地記住一款美酒的感覺。為此,他寫了一本書《葡萄酒農的一年》,用來解讀“葡萄酒”12個月的釀酒秘密。日前,《華夏酒報》記者在“百年酒庫”里見到他,還未說話之時,他便把這本書遞到了記者手中。
“北半球的8月、南半球的2月,正是葡萄開始成熟的時節, 釀酒葡萄在此時通常會變軟并從綠轉紅。愈來愈多的葡萄果農會在夏季剪除多余的綠色葡萄串,讓剩下的葡萄串能獲得更多的陽光和養分,以釀出較濃郁的葡萄酒。但是,如果之后出現嚴重的干旱,一切都會前功盡棄,葡萄會脫水而釀出失衡的葡萄酒。”書中這樣說道。
越了解越喜歡
記者見到田曉明,是在鄭州的一個下午,他和幾位品酒師在品鑒幾款德國的葡萄酒。田曉明拿出一瓶酒倒進杯子里一點,遞給記者說:“這是一款名為‘晚收’的葡萄酒,果香非常好,帶有桂皮的味道。”記者嘗了一口,果然有一股濃郁的甜香。
“晚收”顧名思義就是葡萄在樹上掛果的時間比較長。田曉明具體給記者介紹,西鳳酒招商,“晚收”美酒的釀造主要是推遲他的采摘時間,讓果實在樹上掛果,等到北方霜凍來臨,葡萄水分流失到差不多的時候,再把它采摘下來,這時葡萄的甜度就比較高。用這樣的葡萄釀酒,酒中糖的含量會很高,同時還會保留著豐富的果香。“在推遲采摘后的季節里,葡萄里面的霉菌每天早晨會跟霧一起襲來,等到太陽出來后才慢慢散去。這樣日積月累,最終會形成了干癟的葡萄,釀成了最高級的甜酒。”田曉明說。
而田曉明每天都與這樣的美酒為伍。葡萄酒充滿了他生活,工作的時候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品酒,每次到了幾款新酒,他都會和人把這些新酒“過一遍”。“作為一個品酒師和葡萄酒經營者,我們必須把這些酒品一遍,所有經過我們品鑒的酒,都有我們自己的驗證,我們必須對它負責。當客戶選酒時,我們應該認真地告訴客戶,這款酒里面是些什么內容,有什么特點。”
這是田曉明作為一個品酒師說出的話。2002年,西鳳酒招商,田曉明還不是品酒師,他只是一個企業里跑葡萄酒銷售的業務員。10年時間見證了他的成長,也見證了他對葡萄酒行業的忠誠。田曉明自大學畢業之后進入葡萄酒行業,就喜歡上了這個行業。“當初是很偶然的一次機會進入的,找到這個工作覺得也挺好的,之后再也沒想過轉行。”
滿懷對葡萄酒更多了解的渴望,2009年,田曉明辭掉企業里區域經理的職務,做起了葡萄酒教育,這成為鄭州市酒格進口紅酒行成立的契機。田曉明說,越了解越覺得葡萄酒文化豐富多彩,越了解越喜歡葡萄酒。這種喜歡鼓勵著他去做更深層次的探索,并把葡萄酒文化向大家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