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酒報道】2012年的中國白酒市場在國家三令五申中,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市場的繼續和行業發生的危機,讓白酒產業成為了2012年最具爭議的行業,面對資本市場的一路高歌和高端市場累禁不止的瘋狂,市場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也不斷曝光,從古井貢的酒精門到酒鬼酒的塑化劑事件再到甜蜜素的曝光,一系列指向白酒產業做空白酒產業的令箭,從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射向中國白酒產業,年底公安部及軍委的禁酒令,讓中國白酒產業雪霜加霜,步入2013年的中國白酒產業將何去何從呢?
認識一個發展關口:960萬千升產量頂點,8年周期性回調明顯,白酒產業步入下行期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白酒行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746.67億元,實現利潤571.59億元,上交稅金445.10億元。除出口交貨值外,各項經濟指標數據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根據《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白酒總產量將達到960萬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長8%,年均增長1.5%。但在“十二五”第二年的2011年,我國生產白酒(折65度,商品量)產量達1025.6萬千升,同比增長30.70 %。這意味著,白酒業“十二五”規劃的產量目標早在2011年就已經超越了。
2010年的產銷量剛剛超過1996年的800萬噸頂點水平(如下圖),緊接著2011年達到1025.6萬千升,遠遠超過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的960萬千升頂點。如此瘋狂的增長,也難怪2012年白酒產業會面臨這樣眾多調整。回顧這些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白酒產業在1996年到頂之后進入了縮量價平階段,1996年到2004年的谷底8年時間里,中國白酒產業從高點走入了低點,而從2004年到2011年8年時間里,中國白酒產業又從谷底走到了頂峰,8年周期的來回。正好說明了2012年開始,中國白酒產業開始進入調整及縮量階段。
審視兩大發展要素:政治拉動經濟推動,推拉結合產業繁榮
面對進入下行調整期的中國白酒產業,未來市場將何去何從?作為中國白酒企業,我們應該始終清晰的認識到兩點,白酒產業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么好的發展,除了自身文化底蘊深厚之外,更重要的是白酒產業作為傳統產業,本身具有很好的消費剛性,因此市場的潛力才能夠不斷被激發出來,但是推動整個白酒產業發展的還是政治和經濟兩大支柱。
首先政治因素是拉動白酒產業發展的關鍵,過去白酒作為地方重要的稅收來源,作為農業獲得高附加值的加工產業,各地方政府無不把做大地方酒企作為政績來抓,因此成就了中國白酒產業今日繁榮。從國家到地方,酒一直成為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在這種政治因素的指導下,政府部門帶頭采購白酒,并且推動積極推動白酒進入政府宴用市場,使得中國白酒在政務商務市場上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以至于洋品牌也很難進入這塊市場。
但是隨著2012年國家對白酒市場上的調整,以及各種對白酒的禁令,使得2013年的中國白酒產業,從高端到低端都不容樂觀,來自政府調整政策將影響整個中國白酒市場。沒有了政府市場的拉動和消耗,中國白酒產業將失去其傳統勢力范圍。
其次經濟因素是推動白酒產業的要素,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中國白酒產業開始進入市場的下行期,持續八年的市場調整,其間政府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導致大量工人下崗,使得經濟預期整體不好。人們的消費能力和購買能力受到限制,沒有了良好的經濟環境和預期,市場對于白酒的消費也明顯受到影響。步入2004年后,在房地產業的帶動下,經濟不斷繁榮和發展,白酒產業開始昂首跨步地前進,消費者和企業購買能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國高端白酒的繁榮和發展。而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在四萬億投資后進入2011年開始乏力,人們對于經濟的預期不足以及企業對于經濟的顧慮,使得整個經濟環境變得缺乏活力,在國家財力下滑之后,政府主導的一系列節約政策和禁止奢侈消費,使得銷量巨大的中國白酒產業首當其沖受其影響。
歡迎關注西鳳酒1952官方微信號:“xfj1952”,掃碼加關注即免費送30元優惠卷
上一篇:【西鳳酒】今年春節紅酒“壓倒”白酒
下一篇:【西鳳酒】燒帶魚放點白酒祛腥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