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濃香細節出
成功者往往是抓大而不放小,張慶義正是一位注重細節的企業家,每個局部都做到位了精品自然就出現了。“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改變是這個時代的主題,包括員工心態的改變,大事業從一笤帚一笤帚的掃地開始,讓一向粗獷的河套漢子成為重視細節的產業工人,這一改變本身折射了公司的力量、折射了文明的進程。
大事業從掃院子做起
住在河套賓館,清早剛剛拉開窗簾,就看到身穿白色衣服的保潔人員在掃院子,大掃帚掃完用小掃帚掃,一天要掃很多遍。小條帚過去是家里用來掃客廳用的,但用來掃院子可能更加干凈。
從河套賓館走出來向東走,穿過鳥語花香的園林,正對著就能看到文化中心門前的人們在打球,右手是辦公樓,辦公樓正對著是一面白墻,是“超越自我 追求完美”八個大字。整個辦公樓門前的廣場干干凈凈,旭日東升,地上泛著早晨的紅光。打掃衛生的人說,辦公人員出早操前要掃完,這個廣場每天要掃很多遍。
廣場上四個圓球狀的云杉,與廣場中間“源遠流長”的球型雕塑彼此呼應,這圓球狀的云杉每個圓球都是由四棵小云杉組成的,需要經常修剪,才能達到這樣美觀的效果。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里的路面,還會發現,除了整潔以外,整個廠區里的馬路牙子是黃白兩種顏色交替的,彩色馬路牙子非常醒目。據說過去,運貨的貨車經常碰壞馬路牙子,張慶義提出要進行改進,現在的馬路牙子用黃白兩種顏色交替涂住,司機遠遠就能看見,碰馬路牙子的情況大為減少。
作為一家食品企業,張慶義知道衛生的重要性。1991年,西鳳酒招商,他來到河套酒廠時,企業的臟亂差問題非常嚴重,廠區里貨物亂堆,工人隨便大小便。他首先從抓廠區內外的衛生開始,他抓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親自帶頭掃院子,每天堅持掃,企業面貌大為改觀。也許掃著掃著這院子,張總就想到了治理企業的奇招,道理就是這樣樸素,世界就是這樣奇妙。如今的河套酒業園區里,西鳳酒招商,你說院里比有些人家的客廳都干凈,這一點都不為過。難能可貴的是,張慶義沒有僅僅停留在自己帶頭掃院子上,他也不滿足于每周安排一天時間掃院子,作為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人,他更善于從機制上解決這一問題,他把企業里的老弱病殘的員工組織起來組成了環衛隊,天天掃,每一個角落都有人負責,這樣,企業的衛生就有保證了。
輕輕地掃地,掃去的是灰塵,收獲的是喜悅。
輕輕地掃地,掃去的是過去,收獲的是未來。
輕輕地掃地,掃去的是消極,收獲的是積極。
輕輕地掃地,全廠員工心靈的暗鎖在這里旋動。
用磁鐵吸附車間磚縫里的鐵屑
河套酒業重視廠區的潔凈,更重視車間里的潔凈。車間里的現場管理,我們也從掃地說起。
張利飛是包裝車間一位打掃衛生的女職工,她在掃地的過程中發現,生產線上掉下來的鐵釘或者鐵屑有時候掉進地磚的縫隙里怎么也摳不出來,影響著車間的衛生狀況,怎么辦?后來她從家里拿了一塊磁鐵,就把這些鐵屑都吸出來了,這樣車間的地板光亮如鏡,效果非常好。
于是張利飛提出用磁鐵吸附車間磚縫里的鐵屑,獲得了河套酒業合理化建議創新獎,在各個車間里推廣她的經驗。她的照片也被貼在墻上,供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