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13年度山東省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作為今年青島啤酒公司制造團隊的唯一代表青島啤酒五廠包裝部部長王振竹,西鳳酒代理,光榮地獲得了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成為又一位從一線生產走出的普通員工的代表。此次獲得殊榮不僅是對王振竹本人的業務能力、管理能力的認可,也體現了整個社會對一線員工的尊重以及對青島啤酒百年來品質始終如一的認可。
為消費者送上“最完美”的啤酒
王振竹所在的包裝線是青島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這里的工作環境相對比較艱苦,西鳳酒代理,機器轟鳴聲和玻璃酒瓶的碰撞聲使得整個廠房隆隆作響,而且到了夏天,車間的濕度也很快會讓員工的衣服濕透。王振竹說,盡管公司給大家創造了很多通風降溫的條件,但包裝車間特殊的工作環境,還是無法避免濕熱。然而,王振竹就是在這樣的車間里一呆就是30年。
包裝車間的生產線是24小時運轉,王振竹雖然做好預防性維修,全面性檢查,盡量減少設備的故障率,但設備突發疑難故障在所難免,無論是深更半夜還是節假日,一個電話,他總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車間。即使到下班時間了,一發生設備故障,便又換上工作服,投入到搶修工作中,少則1小時,多則四五個小時才能排除故障,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到“五一”小長假時,市場對啤酒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包裝車間也變得更加忙碌起來,為了設備運轉正常,加班加點在所難免。30年的包裝工作,在王振竹看來,這些都已經變成了職責之內的事情。“生產酒的過程控制是非常嚴格的,即使是一個小環節出了問題也得停下調整設備。”王振竹說,易拉罐包裝線上對封蓋卷封時都有相關的標準,今年3月一天,他發現個別的易拉罐罐體上有劃痕,立馬讓大家停下設備檢查維修,從當天下午3時一直調整到第二天凌晨1時許,直到沒有任何問題后才允許開機運行;叵肫疬@次調整機器,王振竹說,其實易拉罐上的劃痕并不影響美觀,而且符合生產標準,甚至很少有消費者能夠觀察到,對啤酒本身的質量和口味更沒有任何影響,不少同事都埋怨說,為了一點劃痕停機停產,幾個小時延緩了幾萬罐啤酒的生產,可在他看來,包裝車間追求的不僅僅是產量,更是對品質的要求。“在外行看來易拉罐就是一個外觀,何必那么認真,但我的工作就是這樣,最合適范圍內的數據控制,每道工序都有標準,寧愿犧牲產量時間,也要提高質量。這樣才能確保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每一瓶青島啤酒都是最完美的。”
“老包裝”心中的“新思想”
王振竹常被員工稱為“老包裝”,說他“老”一是因為工作時間長,二是因為他對包裝車間里的每一臺設備結構和性能都十分了解,掌握了一套快速判斷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包裝車間里有一臺設備是國內最早的一條“3.6萬線”,每小時最大的產量為包裝3.6萬瓶的啤酒,談到這條生產線,王部長記憶頗深:“這臺設備當時來說是很先進的,能把整垛的啤酒瓶通過卸垛機一層一層送上包裝線。”然而,就在這臺設備使用初期,因為送進廠子里的啤酒瓶碼放得并不整齊,歪歪扭扭地送上設備后,總是不能很端正地通過,時不時就會將設備上一道擋板上的鋼板撞變形。為此,全自動的設備前不僅要專門站著一名員工“伺候”著,而且需要不斷地停下機器,把瓶子碼放整齊,再開機,結果效率大大降低,只能達到產量的75%。
以上文章均來源互聯網,著作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有冒犯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