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鳳酒1952報道】昨日,水井坊總經理大米、1919董事長楊陵江以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楊成剛等業界專家齊聚成都,就外資引入、電商運營等話題,展開了對白酒行業發展趨勢的探討。
本月初,大米在即將上任之際與記者見面后,第二天就飛赴上海接妻子和兒女,一家人自駕從上海“搬家”到成都。“途經了宜昌、武漢等地,連續開了兩天的車,總共行駛了1698公里。”
說到水井坊的國際化進程,大米告訴記者,帝亞吉歐入股水井坊之后帶來了3個比較顯著的變化:一是引進了國外的管理經驗;二是更好地開發了國際銷售渠道。目前水井坊在國外的銷量已經超過10%,有72個國家的機場店在銷售水井坊;三是能夠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帝亞吉歐派出優秀人才幫助我培養管理團隊,同時,我們的人也去國外學習。”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存在的依據,一定是社會生產效率比以前更高,社會運營成本比以前更低,這種商業模式才能發展下去。”
說起白酒行業中新舊兩種營銷渠道的矛盾,楊陵江表示,過去,中國的酒類銷售是以廠家為主導的銷售形式。現在,酒仙網、天貓、1919這些新興的銷售模式是基于商業利益和市場規律去考量,可能和廠家的利益有一些沖突。他堅持,白酒廠商應該早日“觸電”,接受新的營銷潮流。
“我們追求的是產品多元化,不會對單一廠家的品牌依附太強,因為單一品牌的貢獻不到5%。”楊陵江表示,矛盾的另一個突出點就是電商的低價。“作為新興的銷售模式,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提供貨真價實和性價比足夠的產品。”楊陵江認為,白酒銷售更長遠的發展,不是傳統的經銷商依附于名酒廠獲取利潤的模式,而是進行更為細致的分工。比如利用信息化技術,通過電商平臺進行數據化銷售,繞過中間環節,這樣能給廠家帶來更多的推廣機會和推廣能力。
.
“控制"三公"消費等相關政策的出臺,對酒業的影響非常大。過去幾年間行業高速發展,產量從2004年的312萬千升,上升到2012年的1153萬千升,8年時間增長了3.7倍,這樣的速度在各行業來說都是非常驚人的。政策拐點的出現后,我感覺整個白酒當前產業產能的規劃可能有點過高了。企業應該順應現在的形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才能避免出現產能閑置和資產浪費的狀況。”
以上文章均來源互聯網,著作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有冒犯請聯系刪除.